自从带女儿黄多多参与了《爸爸去哪儿2》,黄磊的人气飙升。爸爸去哪儿中,黄磊对女儿深邃的爱,以及笑傲群爸的大厨功底,让黄磊获赞无数。
黄磊很有一套自己的育儿心经。黄磊说,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带孩子的方法,从多多一岁八个月上托儿所开始就夫妻两自己带。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,也别铺张浪费。我们家也没有富养也没有穷养,该吃饭就让她吃饱,该上学就上学,也没有刻意过于严厉,也不会去纵容,用爱去养吧。
大人对于小孩的关爱,按照中国传统而言,就是"慈"。"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",每次读来,令人唏嘘不已。古训说"穷养儿富养女",放到今天,物质丰富,富养了怕骄纵任性,穷养了又心疼。
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,两个爸爸分别给自己上中学的女孩1000块零花钱,给女儿钱时,一个爸爸对女儿这样讲:必需品不要省,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乱买;另一个爸爸则说:女儿啊,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不要省,没了和爸爸要。
还有个男孩,家里环境优越,但从小被穷养,家里有意地弱化对孩子的支持,希望孩子能自食其力,因此给他的物质总是相对保守,时间久了,他就在穷小子中间被当作富二代,因为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;而在富二代中间,就被当作穷小子,因为舍不得花钱,玩不开,走到哪里都没有归属感。以至于他走到哪里都自嘲为"社会底层",但是真正面对社会底层的时候,却依然有着很强的隔阂感。
以上两者,对应古训上"富养女,穷养儿",但是简单粗暴地根据这个原则培养孩子,真的正确吗?第一则故事中的两个女孩,经济能力相当,两个爸爸分别给了女儿自主使用金钱的权利,但两个女儿在面对富养时的心态会一样吗?一个女孩,你不断去满足她,她的胃口也会不断扩大,直到有一天,你能提供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欲望,她反而更会被更有钱、更好的东西迷惑;一个女孩,你给她提供一个视角,让她认识世界的广博,由此建立自己的喜好、人格、气质。一样的物质,迥然不同的结果。第二则故事中的男孩,被父母穷养,而最后的结果,与无论哪一个群体都存在隔阂,没有自己清晰的定位,缺乏归属感,是其父母的原始愿望吗?
其实在精神层面,孩子不是被父母的物质养大,而是被父母的理念养大,不同的理念灌输不同的人格,不同的人格选择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:清贫家庭能出状元,富贵孩子也有败家。
父母之爱子,为之计深远。穷养与富养,都是为了好养:养出的孩子自尊自爱、独立自主、真诚待人、精神富足。在不同的物质条件下,都能健康长大,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,有能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物质世界,成就自己的独一无二。
美籍作家张剑萍有一本书,观点和黄磊的"用爱去养"如出一辙,书名为《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》。书中大致的意思是说,穷养不能抹掉孩子的自信,养窄了孩子的胸怀;富养不能让孩子的欲望无限扩大,忘了量入为主的基本。最重要的是富养其精神。城市里条件好的家庭,没必要让孩子天天吃窝窝头;农村里条件不好的家庭,更没必要不惜血本让孩子天天山珍海味。在穷养中磨炼男孩的品性,而女孩的品质培养也要穷养;在富养中丰富女孩的情感,而男孩的内心也需要精神食粮。沐浴着父母爱心浸润的智慧,孩子的内心必将开出幸福的花朵,最终将在未来世界里展示美好心灵的一扇扇窗户。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翔龙、飞凤,让孩子做个在草原奔驰的驯鹿、活泼快乐的猕猴、威武而善良的大象,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转自摩尔农庄微信文章